衰老是一個神秘而多樣化的過程,沒有單一原因可以直接造成老化
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幢大樓,那麼細胞就是構建大樓的機器人,而細胞核中的DNA則是一張儲存在機器人芯片中的精密程序,這些程序將各大器官的功能乃至個人性格都事無巨細地事先設計好。
人體的衰老簡而言之就是細胞老化,而細胞老化其根源正是由於DNA損傷。若程序因為各種原因被破壞或出現錯誤,那麼機器人就無法進行正常工作,最終使得這幢大樓轟然倒塌。
衰老是一個神秘而多樣化的過程,沒有單一原因可以直接造成老化
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幢大樓,那麼細胞就是構建大樓的機器人,而細胞核中的DNA則是一張儲存在機器人芯片中的精密程序,這些程序將各大器官的功能乃至個人性格都事無巨細地事先設計好。
人體的衰老簡而言之就是細胞老化,而細胞老化其根源正是由於DNA損傷。若程序因為各種原因被破壞或出現錯誤,那麼機器人就無法進行正常工作,最終使得這幢大樓轟然倒塌。
衰老過程可以追溯到基因組水平,即DNA損傷
研究證實,DNA修復過程中突變和損傷的累積越多,衰老症狀便越多。
大多數情況下,DNA修復機制可以修復損傷和突變,就好像電腦程序有自動糾錯機制。但隨著生物體的老化,DNA的修復功能惡化,錯誤不但不會消失並積累成永久性錯誤。
一旦DNA過度受損,細胞機器人就會自殺或進入非複制狀態,這個過程就是衰老。
哪些情況會使得DNA修復機制功能癱瘓呢?
端粒是其中一種自動修復機制,端粒與衰老的關係已被證實,三位發現此奧秘的美國科學家因此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
那麼,端粒與衰老的關係是怎樣 ?
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結構,染色體就像電腦程序的芯片,它充當染色體的保護帽,確保DNA免受外界傷害的損傷。
端粒被證明與細胞老化有關,細胞愈老,其端粒長度愈短,細胞愈年輕,端粒愈長。
當細胞端粒的功能受損時,就出現衰老,而當端粒縮短至關鍵長度後,衰老加速,臨近死亡。因此,端粒長度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物標誌物,是我們DNA健康的一個極佳衡量標準,它能夠預測癌症、心臟病、中風、大腦功能退化等風險,較短的端粒是罹患老化相關疾病的高風險象徵。
另一種目前在科學研究上已基本確定的DNA修復機制異常,是由線粒體發生功能障礙所導致。線粒體是細胞內一種形態似短棒的細胞器,它們的功能就像汽車發動機一樣,它們從周遭的細胞液中攝入氧氣和「燃料」,讓它們在其內部「燃燒」,為細胞內所有需要能量的活動以ATP的形式供能。
如果線粒體不能正常工作,它會釋放化學信號,促使細胞自殺。
故此,提升線粒體效率可以延長細胞的生命。
不難理解,如果細胞這些機器人斷電,或者電量不足,那麼就無法讀取程序,更不可能建造大樓,為電池充電後,機器人就能夠重新正常工作。因此,作為細胞內能量的主要來源,線粒體的狀態直接決定了細胞複雜的功能能否得以發揮。
根據線粒體衰老理論,一般情況下,在人30歲之後,線粒體的效率就開始下降,到70歲時會下降到年輕時的一半,當出現「發動機」老化現象,各種身體器官也會隨之老化,尤其是耗能最多的器官,如心、腦、視網膜、卵巢,因此線粒體衰老可以說是身體衰老的根源其中之一。
並且各種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,會大大降低線粒體工作效率,加速「發動機」損耗,那麼身體機能就會提前下降,衰老加速到來。
相關文章
相關商品
|